我国手工业制糖的衰落的原因分析(2)——进口冲击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2-11-10 09:15阅读量  251 作者  中国糖业协会

开埠通商以后,不仅糖业,整个中国手工业均面临着来自洋货的冲击。

“茶也、丝也、棉也、矿也,并吾国其他之大种实业,受外商之压迫,无一不颓落、不滞钝,将来且无不危险,吾固已言之矣。然以彼各项每岁多少总尚有若干之输出可以稍作抵制,有现成之基础可以立图改良。未有如糖业有入无出,安受浸灌者,百道横流,万派冲激,而曾无拳石束蒿之具,足以稍资捍卫,此坐毙之势也”。

糖业所面临的情况更差。“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 。“糖业不足恃,蔗农不得已改种他物,以弥其缺” 。

欧洲甜菜糖业生产稳定后,中国糖出口大减。

“到1884年,直接运往美国的糖已经没有了,运往英国的也不关重要,这时,在政府补贴政策的刺激之下,欧洲大陆甜菜糖生产大为扩展,同时蔗糖也从其它各地区获得充分供应,糖价因而下降。这样就杜塞了中国糖对这些地区的贸易。到1885年,香港这一市场也受到了影响,马尼拉和爪哇糖对香港的廉价供应,开始代替了汕头糖的地位。汕头糖的价格虽由于国内市场的需要,仍保持着原价,但是对香港的出口已经减少”。

微信图片_20221110090409.jpg

“近来洋糖洋油,盛行内地,致油糖各行,诸多亏本歇业,植蔗田亩,纷纷改种杂粮,糖油二宗,因此大为减色”。

十九世纪80年代中叶后,甜菜糖业对广东、福建等产糖地区冲击更大,宣统年间广东《东莞县志》记载:“近日外洋以萝菔制糖,搀入内地,邑之糖业渐衰落矣”。1906年、1907年洋糖进口量几乎是国糖出口量的五倍。

微信图片_20221110090427.png

天津港自古是北部中国所需沙糖集散地,由福建、广东及台湾三地供应。清末,外国商品贸易兴盛,爪哇精制原糖及香港糖经天津港大量进入中国北部市场。汉口港、镇江港、上海港都成为外糖输入的重要港口。东北地区的外糖主要是经由满洲里税关及绥芬税关输入,供货商主要是俄国的阿什河制糖公司、英国的太古洋货及日本的三井物产公司。外糖不仅畅销于各个销区城市,而且在中国几个重要的沙糖产地,也有较大输入量。

1924年至1930年,全国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年至1937年,年平均进口食糖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进口糖量有增无减。抗战前全国年进口食糖一般都要超过国内产糖量的2~3倍。旧中国近代制糖工业从二十世纪初起步,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发展极其缓慢。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还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还是民族资本兴办,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普遍,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需大量进口食糖,“民国十九年,糖品进口值1.33亿元,居全国进口货物的第二位” 。

微信图片_20221110090416.jpg


面对进口糖的冲击,国民政府试图从政策上进行调整以应对危局。1931年试图借助古巴制糖势力来完成“制糖国营计划”,实行统制经济,因受到中外各方面的反对而搁浅。1935年,上海市商会发起组织上海糖业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国民政府以此为契机,再次计划实行糖业统制,糖商群起反对。在华商糖业会议上,就食糖专卖问题投票,42票反对、2票弃权,还未开始即宣告失败。政府的统制措施,并未积极地从事糖业技术革新,组建新式机器制糖厂,降低企业税负,弥补自身不足以保住国产糖市场份额。而是企图取巧,以古巴势力来对抗日本糖业的进逼,同时加强政府统制,难有好效果。即使广东实施了糖业统制,稍有进步之象,因限于国内政争、匪乱、苛刻的捐税以及进口糖的低成本,成效有限。

1931年“关税自主”后,走私日益猖獗,不仅损失关税,还严重威胁到中国糖业的生存。

(责任编辑:cal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