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糖业状况——甘蔗种植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5-01-06 16:25阅读量  36 作者  中国糖业协会

唐代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植蔗和制糖进一步发展。但是正史、医书、佛典、笔记、诗文、类书等,涉及甘蔗和蔗糖的,大多只言片语。甘蔗的种植地域、蔗种、面积、技术、质量、产量以及制糖方法等,都缺乏相关史料。我们只能从正史的土贡资料、医书佛典的药用食用、类书的片断记载、诗文笔记的诗歌唱和中寻找蛛丝马迹,归纳整理,还原唐代甘蔗种植的大概状况。

从典籍记载来看,唐代涉及到制糖业的主要集中在江东和西南,而且江东产糖除了医书有所记载外,没有太多的佐证。西南地区史料记载相对多,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有“药出州土第三:剑南道、益州出沙糖”,《新唐书·地理志》卷四二记载,全国贡甘蔗和蔗糖的一共四个地区,三个在西南,成都府的蜀郡、梓州的梓潼郡、绵州的巴西郡以蔗糖或甘蔗作为当地土贡。医书与正史相佐证,说明糖业生产中心在西南地区。除了西南和江东有产糖记载外,其它地区少见有关史料记载,可能规模小,以当地区域性消费为主,没有形成经济价值。

按孟诜《食疗本草》:“蔗有赤色者,名昆仑蔗。色白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岭南者为胜”。这里增加了一种赤色的昆仑蔗,包括从南洋引进的交趾蔗和扶南蔗。甘蔗品种按皮色分为三种:昆仑蔗,红色。荻蔗,白色。竹蔗,白色。

从敦煌残卷知道,西天五印度出三般甘蔗:一般苗长八尺,造沙糖多不妙;第二造好沙糖及造最上煞割令;第三般亦好。印度的甘蔗品种也是三种,但没有说出品种名称。其实印度甘蔗品种不止三种,妙闻就列举了12种之多[葛维均编《糖史》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版第272页],有的按产地命名,有的按形状命名。敦煌残卷列出的当是中国常见的。这种情形与我国唐代三种甘蔗,一种生啖,两种可制糖很相似。其中那种苗长八尺的,不宜用于制造沙糖,只可生啖,大概相当于中国的红蔗,只能生吃。另外两个品种可用于制糖,还可以造糖霜。

《清异录·百果门》还记载“丘鹏南出甘蔗啖朝友,云黄金颡”。有说黄金颡是黄金色的稽颡棒,是行稽颡礼时所执。那么可能就是黄皮蔗。

总结以上,除了名称上的差异,唐代的甘蔗品种有:

荻蔗,白色,节疏而短细,堪啖或作糖稀。

竹蔗,颜色似竹,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

昆仑蔗,赤色,止可生啖,不堪作糖。

黄皮蔗,未见有其它记载。

还有子母蔗,不知道是否蔗种。

甘蔗品种除按颜色分为红、白两类外,还按精粗好坏来区分。《清异录·百果门》卷上:“甘蔗,盛产于吴中,亦有精粗,如昆仑蔗、夹苗蔗、青灰蔗,皆可炼糖。桄榔蔗,乃次品”。

唐代甘蔗种植对前代种植技术有很好的继承。《齐民要术》记载甘蔗的种植时间是农历三月,类似于今天的春植蔗。杜甫《遣性五首》有“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句,薛能《留题》亦有“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说明唐时也在春季植蔗。

甘蔗种植方法,唐代也继承前代宿根法,唐苏敬(恭)《新修本草·果中》卷十七:“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如大竹,长丈余”。宿根蔗可以节约成本,调节农时。

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有宋代笔记和类书中对甘蔗最详尽的记录,古今兼引,代表着宋代对甘蔗了解的水平。其中有“神宗问惠卿曰:何草不庶,独于蔗庶,何耶?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侧出也,所谓庶出也”。简短对话,清楚地说明了甘蔗的生长特征,甘蔗从旁侧生长出来,蔗字便是在庶字上加一个草字头。

(责任编辑:cla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70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