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广西糖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4-11-15 10:17阅读量  42 作者  广西日报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最大的食糖主产区,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主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广西糖业发展。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充分肯定了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西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坚定不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糖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做强做大糖业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安全,让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深析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发展问题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糖产业链优化升级,2023/2024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24万亩,同比增加4万亩;糖料蔗入榨量5118万吨,同比增加996万吨;食糖产量约618万吨,同比增加91万吨,连续20个榨季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农民种蔗收入288亿元,同比增加58亿元。糖业发展呈现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糖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糖料蔗稳面稳产提效难度大。

种植收益仍然较低。

2022年糖料蔗种植成本为2590.81元/亩,高于云南、广东等省,其中人工成本占比达45.06%。随着种植成本不断提高,种植投入产出比进一步降低,糖料蔗种植净利润在2022年甚至出现负值,远低于柑橘、火龙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导致农民种蔗积极性降低,稳定种植面积难度增大。

蔗区“非蔗化”情况严峻。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非蔗化”面积由2021年的278.5万亩上升至2023年的400多万亩。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够实现灌溉的蔗地约200万亩左右,仅占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的17.9%。

机收推广困难多。蔗区农户人均种植面积不到15亩,不少蔗农仅有3—5亩,“地不宜机”问题普遍;蔗农种植行向、行距、品种不统一,导致“艺不宜机”;现有机收机具仍未能有效解决易受地形地貌天气影响及损耗大、含杂高等问题,机收综合效益不明显,影响蔗农机收积极性。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产业链延伸不足。

大部分糖企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产品仍以白砂糖、赤砂糖等传统糖类为主,主要作为工业原料,附加值低。

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中糖业类农业企业品牌仅有10个,占总数的6.1%;农产品品牌仅有12个,占总数的4.7%。

国际食糖市场冲击大。2020—2022年我国食糖进口量连续3年保持在500万吨以上,平均每吨单价仅2000—4000元,低于广西每吨制糖成本。加之近几年一些投机商利用相关贸易规则以零关税变相进口食糖,对糖业发展造成冲击。

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仍需完善。

订单管理约束不强。

糖料蔗订单农业缺乏守约机制,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定。

部分糖企私自抬高原料蔗收购价格,扰乱原料蔗砍运秩序。

部分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打折扣。如部分地市的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资金兑付率较低问题较为突出。

配套政策待完善。如金融机构对制糖企业的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对企业技术改造等中长期的贷款支持不多。又如当广西食糖市场价格在榨季内连续3周低于5000元/吨时,可启动食糖商业储备工作,但实际上广西制糖企业的平均成本均在5800元/吨左右,无法达到政策启动条件。

构建完善糖业五大链条

推动糖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需构建完善的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空间链五大链条,从而实现广西糖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01 筑牢供应链。

推进糖料蔗保护区高标准蔗田建设,以宜机化改造为重点优化提升“双高”基地。参照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管理模式,组织开展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退果还蔗”“桉退蔗进”等专项治理。推广脱毒健康种苗,加快实现脱毒健康种苗全覆盖。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农艺措施,提升甘蔗单产及出糖率。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蔗农”等模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糖料蔗种植新型经营主体。

02 延伸产业链。

支持糖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蔗糖精深加工。围绕制糖上下游产业,精准招引糖果、饮料、休闲食品等用糖企业。细分糖业市场,推动糖业企业做强做优精制糖、调味品、衍生饮品等。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重点支持大型制糖企业率先开展新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等,实现糖企设备数智升级。

03 强化创新链。

加大糖料蔗良种选育力度,重点突破适宜“机械化收获”、抗“黑穗病”等难点。鼓励农机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探索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在糖料蔗机收方面的应用模式。实施糖业数智化赋能提升工程。打造蔗区联动调度云平台,加快建设涉糖农、工、贸等大数据平台和糖业金融大数据平台。

04 提升价值链。

推行“二步法”制糖工艺,提高精制糖生产比例。对红糖厂进行技术装备升级和标准化改造,开发富硒红糖等特色红糖产品。加快发展高端液体糖以及咖啡糖、料包糖等便捷产品,加大木糖醇、功能糖、药用糖研发,推动产品高端化高值化转型。推出甘蔗植物水、甘蔗醋、甘蔗啤酒等酒水饮料副产品;推进蔗叶、蔗渣等糖业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出环保餐具、肥料、饲料、燃料、基料等综合利用产品。推进甜蜜小镇、中国糖业博物馆建设,打造糖业休闲体。实施“桂糖”品牌培育提升工程。

05 拓展空间链。

鼓励制糖企业在越南等国家建立糖料蔗基地,打造中国—东盟“糖料蔗飞地”。牵头组建全国糖业联盟,促进与南方蔗糖产区合作,推动南方甘蔗糖与北方甜菜糖产业互动。充分利用百色市、崇左市、防城港市落地加工能

优化整合糖业发展政策体系

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从糖料蔗育种、种植、购销、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综合考虑,优化整合现有政策,推动糖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01 加大财政支持。

设立自治区糖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广西糖业发展基金,增加糖料蔗主产区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糖业全产业链发展规模。鼓励糖料蔗规模化种植,对于连片种植甘蔗50亩以上的蔗农、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分级奖励,对糖料蔗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大县给予奖励。优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对使用机械化收获且机收率达到一定比例的基地给予奖励。对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片100亩以上、种植行距在1.2米以上,并已进行宜机化改造的种植大户按机械化收获面积给予奖励。对1.2米以上行距的糖料蔗联合机收和分布式机收作业进行补贴。探索设立“机械化明星企业”激励制度,对收获机械化明星企业给予减税降费、奖补、技改、金融贴息。设立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数智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对综合机械化率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率达标的蔗区给予奖励。

02 加大金融支持。

鼓励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推出“蔗糖贷”“蔗农贷”等。争取政策性银行将糖料蔗收购资金全口径纳入政策性贷款范围。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游农户的增信作用。鼓励商业银行为蔗农购买农资提供低息贷款。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糖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拓宽担保物范围,探索以土地承包权、农业设施、种植作物、保单仓单等为贷款抵押物的抵押方式。优化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政策。

03 加大科技支持。

加大现代特色农业科技“尖锋”行动对糖业全产业链的支持力度。设立糖业“芯片”关键技术、绿色智能化农机装备、制糖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专项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建糖业产业链科技特派团,推动科研单位、高校、糖企构建糖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以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加强分类扶持,强化公益性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建设。在育种、栽培技术等基础研究环节,鼓励采用事前补助、滚动支持等方式。在农机装备研发、制糖及综合利用等环节,采用事后补助、科技金融补助等形式,鼓励科研单位以科技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研发。

(责任编辑:cla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70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