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糖业状况——糖贡和糖价
《新唐书·地理志·成都府·蜀郡》卷四二记载:“土贡锦、单丝罗、高杼布、麻、蔗糖”。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记载,有28个州郡按各地生产情况,进贡蜜、糖蜜制品、刺蜜、甘蔗和蔗糖[表引自李治寰《中国食糖史稿》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页]。
表 唐代28州郡进贡甘蔗糖蜜情况
其中,温州、绵州贡甘蔗,成都、梓州贡蔗糖。全国能产甘蔗和蔗糖的地方不止这四处,这可能是全国最好的。可是只有两个地方贡甘蔗,两个地方贡蔗糖,以此推断唐代宫廷食用甘蔗和蔗糖的比重并不大,仍以蜜和石蜜为主。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甘蔗》卷一一三:“郭汾阳在汾上,代宗赐甘蔗二十条”。常裒《谢赐甘蔗芋等状》[《全唐文》卷四百十八]:“今月某日,乔某至,奉宜恩命,赐苑中所种甘蔗及芋等。其形丰,其味甘,曲被生成之恩,宛同吴蜀之物”。
可见甘蔗在唐代还是比较稀缺贵重的,蔗糖市场不大。至于民间,蔗糖更是高消费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能找到的糖价的资料就有限。
唐李延寿《南史·傅琰传》卷七十载:“复以琰为山阴令。卖针卖糖老姥争团丝,来诣琰,琰不辨核了,缚团丝于柱鞭之,密视有铁屑,乃罚卖糖者”。傅琰为山阴县令,处理卖糖与卖针老妪之间的纠纷,因为团丝中有铁屑,推测属于卖针的老妪。这一记载说明,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卖糖人,只是我们不能判定卖的是饴糖还是蔗糖。
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甘蔗种植在长江以南有分布,但是史料中涉及制糖主要在西南和江东,糖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甘蔗、蔗糖除满足产地消费需求外,还在市场上流通。唐末陆龟蒙的长诗《江南秋怀寄华阴山人》有“野馈夸菰饭,江商贾蔗饧”句,说明蔗糖已在南北流通。苏颂《本草图经》载[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用本草·果部》卷二十三]:“荻蔗但堪啖,或云亦可煎稀糖,商人贩货至都下者,荻蔗多而竹蔗少也”。商人把甘蔗从江南贩运至开封,可以生啖的荻蔗居多。糖的运输不易,《本草纲目·果部·石蜜》有“至夏月及久阴雨,多自消化”。
日本学者池田温《中国古代籍账研究》有一段文字[季羡林《蔗糖史》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第817页]:“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交河郡都督府之印301,沙糖一两,上直钱拾贰文,次拾文,下玖文”。唐代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鄯善县)蔗糖按照品级差异售价9~12文不等。交河地区比较特殊,这里的自然环境不适宜种植甘蔗,沙糖究竟是自产的或者外来的,仍待考究,不能代表唐代蔗糖售价的整体水平。
唐李匡义《资暇集》[《资暇集》,又作《资暇录》,三卷,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李匡文撰,旧本题李济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价值云:"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都有益于考据]李环饧条说:“苏乳煎之轻饧,咸云十年来始有,出河中。余实知其由,此武臣李环家之法也。余弱冠前,步月洛阳之绥福里,方见夜作。问之,云:‘乳饧(糖)。’时新开是肆,每斤六十文。明日市得而归。不三数日,满洛阳盛传矣。开成初(836年),余从叔(李)听之镇河中(蒲州),自洛阳招致饧者居于蒲,蒲土因有是饧”。他说这种饧是加“苏、乳煎之轻饧”。由宫廷传出,在洛阳市场盛传,然后又发展到中小城市盐都蒲州和军事基地乾县。还说:“奉天(乾县)亦出轻饧,然而劣于蒲者,不尽其妙焉”。
据《新唐书·食货志四》:“(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天下岁铸钱不及十万缗,文宗病帛轻钱重,诏方镇以钱、谷交易”。当时正是物贱钱贵、钱值钱的时候,每斤乳饧售价60文,不是达官贵人和盐商,吃不起。普通人能吃到一点饴糖,如泽州饧、马鞍饧、荆饧或大扁饧,已相当不易。
(责任编辑:cla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70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