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种蔗产糖地——福建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4-03-13 22:02阅读量  731 作者  中国糖业协会

早在汉代(公元前三世纪末),福建省已开始甘蔗制糖。泉州成为全国著名的甘蔗糖产区。“福建一路,以海商为业”。福州港“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有诗“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福州成为全国造船中心,泉州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泉州港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福州、泉州的贸易商人,足迹遍布东南亚。蔗糖、瓷器、茶叶、中药、银器、丝绸随之输出到世界各地。

640.jpg

宋代福建已成为全国重要甘蔗产区之一,宋苏颂《图经本草》:甘蔗“今江、浙、闽、广、湖南、蜀川所生”,“可榨汁为沙糖,泉、福、吉、广诸州多作之”。宋王灼《糖霜谱》,甘蔗所在皆植,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福建占了两处。

元代大可汗(元世祖忽必烈)朝廷消费的糖是从福建尤溪城运去的。福建的制糖技术也传到了台湾。意大利人鄂多立克于1322-1328年在中国旅行,所著《东游录》第30说在泉州看到“有大量各种生活必需品,例如,你用不着花到半个银币便能买三磅八盎司(1.7公斤)的糖”。鄂多立克所见的生活必需品和糖等,是优惠政策的结果,其他口岸或内地价格可能不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其所著《游记》中写道,“大批的船只,满载着商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制造大量食糖。”

到了明朝,蔗糖已成为闽南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明代制糖以漳州、泉州两府最多,福州、兴化、福宁、龙岩诸州也有发展。《弘治八闽通志》卷二五“土产”,福州府、建宁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邵武府、兴化府、福宁府凡“货之属”皆有糖,“菓之属”皆有蔗。“糖产储郡,泉、漳为盛,有红有白为冰糖,商贩四方货卖”。王应山《闽大记•食货考》卷十一有“种蔗皆漳南人,遍山谷”的记载。“泉漳之糖”与福建其它商品一道,四方货卖。明陈懋仁《泉南杂志》卷上载:“甘蔗,干小而长,居民磨以煮糖,泛海售焉。其地为稻利薄,蔗利甚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故稻米益乏,皆仰给于浙直海贩”。明朝中叶,月港对外贸易兴起时,海澄县出现“家家蔗煮糖”的盛况,两县所产蔗糖“无日不走分水岭,下吴越如流水。”外贸输出也以蔗糖为主。

640.png

清周凯等《厦门志》卷七关赋略关税科则载,在厦门府西北二十五公里,有一地名作甘蔗洲,“横亘江心,居民皆种蔗为业,税课甚丰”。“冰糖、蜂蜜百斤例一钱二分,白糖、橘饼百斤例一钱,青糖、赤糖例六分,黑糖、乌糖、糖膏、冰糖、麦芽糖每百斤例三分,水糖例一分”。

到乾隆时,因种烟茶日多,甘蔗种植已经不及广东之盛。种蔗制糖开始向西靠北方向发展,以前不甚产糖的福州往西北部的将乐县,至乾隆年间,产“红糖,近高滩甚盛,岁出千万斤”。甚至在福建永福的边远山区,“种瞢种蔗,伐山采木,其利乃倍于田”,甘蔗种植成为边远山区人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责任编辑:cla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