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讯丨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韦善国2023/24榨季全国食糖产销大会发言
今天召开的全国食糖产销大会嘉宾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和同行在这里欢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经验,探讨当前形势,研究今后的发展。下面我汇报一下广西糖业的有关情况。
首先汇报2022/23年榨季广西制糖业的运行情况。榨季生产自2022年11月15日开始,至2023年4月11日结束,历时151天,同比减少5天,开榨的糖厂73家,同比减少1家。本榨季广西累计入榨甘蔗4122万吨,产混合糖527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截至9月底,广西累计售糖499.5万吨,同比减少29.27万吨,产销率94.76%,同比提高8.37个百分点。
大家都说今年制糖业获得暴利,当然没有这回事,因为我们开榨的时间是2022年11月,当时广西白糖现货价只有5600元/吨,一直到今年3月,糖价才猛涨起来。在这之前的4个月,企业为了供应农资、兑付农民蔗款,加快销售力度,等到糖价上涨的时候,广西制糖集团已经销售了40%的糖,所以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利润,至少没有获得社会上传言的暴利。
2022/23榨季是广西连续三年减产的一个榨季,产量是过去10年当中最低的,对比10年前的甘蔗入榨量7095万吨、产糖量858万吨,数量几乎腰斩。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广西出现了连续三年的极端干旱天气,尤其是2022-2023年,跨年度的夏秋冬春连旱一直持续到2023年5月份,甘蔗的长势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大面积减产,一些地方绝收,所以全区的进厂甘蔗平均亩产也降到了3.68吨的历史最低点。
第二个原因是种植技术不适应的影响。这些年,虽然广西的甘蔗良种率已经达到97%,但良种还得配上良法,大多数种植户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对广西“三旱两低”的天气不太适应。
第三是市场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糖价长期低迷,广西白糖含税销售价过去10年一直都在5300~5700元/吨,与成本大致持平。所以过去三年,制糖企业有些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降本增效,吨糖生产成本降低。此外,还有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过去三年,广西糖业虽然减产,但是企业还能维持微薄的利润。过去的10年中,有4年是亏损,6年是盈利的,这10年的盈亏相抵,糖企仍净亏了17亿元。
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低,所以反哺农民力度不够,虽然广西甘蔗收购价已经是全国最高,但是农民过去三年连自己的劳动力成本都赚不回来,严重挫伤了种蔗积极性,无心投资、投劳种植和管理甘蔗。有些农民干脆就不种了,挖掉蔗兜,种上果树或者种上桉树后外出打工。这才是我们几年来产量不断下滑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是病虫害的影响。连续干旱加上禁止焚烧田间蔗叶政策的影响,广西原料蔗病虫害越来越严重,防治越来越困难,防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许多地方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原料的产量和质量。比如某糖厂2021/22年榨季的虫害率为25%,2022/23年接近50%,今年提高到了近70%。过去,防治病虫害做一次飞防就够了,现在做了两次还不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汇报一下2023/24榨季的情况。受春夏旱的影响,今年广西春植蔗种植偏慢,干旱也增加了补苗的压力,但是得益于自治区政府和糖办大力推进“桉退蔗进”的行动,而且制糖企业也高度重视第一车间的发展,加大对甘蔗种植的扶持补贴力度,所以在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挤占甘蔗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本榨季种蔗面积也保持了跟上个榨季持平。下半年降雨充沛,根据田间调研,甘蔗长势喜人,原料蔗的总产量大概率恢复至正常年份,目前估计甘蔗产量在4900~5000万吨区间。但今年的甘蔗成熟度偏晚,且9月以来几次台风导致甘蔗较大面积的倒伏,对糖分的积累极为不利,再加上今年昼夜温差迟迟上不来,预计新榨季甘蔗的糖分较上个榨季有明显的下降。因此目前我们谨慎的把糖的估产放在590~600万吨区间,较上个差距的527万吨有明显的增长。如果我们开榨的时间迟一点,产量会有所提高,但是如果不推迟,那就很难说。
在这里,我也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两个事情,第一个是在国家和有关部委的关怀下,广西良种良法技术推广的补贴政策继续延续。第二个是广西新榨季将恢复糖-蔗价格二次联动的政策,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在新榨季能够享受到糖价上涨的红利。新榨季广西进厂原料蔗的首付价将普遍提高到540元/吨,如果再加上联动价还要提高几十块钱。联动价触发点的糖价(6300元/吨)保证了企业有一定利润,即平均每吨糖大概300元利润。良好的市场形势提高了企业反哺农民的能力,本榨季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定局,对2024/25年榨季的生产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虑到产糖率的下降,原料蔗价格提高和实施二次联动的政策,制糖企业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虽然当前糖价较高,但企业盈利状况可能难以超过2022/23榨季。
最后是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一点建议。一是做好宏观调控,坚持总量平衡,我国食糖长期产不足需,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合理稳定异常关键。近年来,我国对制糖业的保护和对食糖进口的宏观调控似乎在弱化和衰减,使得国内糖价受进口糖影响非常大,食糖价格长期处在较低的价位,种蔗面积萎缩,国家食糖自给率不断下滑,现在已经跌破了60%,大概是56%左右。希望国家能够强化食糖进口的宏观调控政策,明确调控目标,确保国内食糖处于合理价格区间波动,让企业有合理的利润,农民有合理的收入,政府有合理的税收。我想这是国家代价最小,而农民、企业和地方利益最大的一个扶持措施。
第二,加强糖浆、预混粉进口管理。糖浆、预混粉本质就是食糖,2023年1~9月份,我国累计糖浆、预混粉进口量达到140.22万吨,创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4%。当前配额内进口的糖成本超过7000元/吨,配额外进口糖成本更是超过9000元/吨,配额外的进口负利润从春节前的400元/吨扩大到现在的2300元/吨,加工企业根本无法实施进口,生存环境恶劣。正规糖进口举步维艰,必须高度警惕后续糖浆、预混粉进口的发展会危及我国食糖产业生存和长治久安。
第三是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进料加工,将企业过剩的加工产能转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链条业务,减轻行业内卷。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Scarlett)
转载声明:本文内容属本网原创,内容版权均为本网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0771-8062446 ,获取授权。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