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广西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现状及前景分析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3-01-31 09:08阅读量  1705 作者  泛糖科技

为加快广西糖产业附加值产品生产与推广,促进糖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课题组深入各市县和相关企业,对广西糖产业附加值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调研。

一、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发展概况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产糖基地,食糖产量已连续18年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广西大力推进糖业综合利用,积极开展蔗糖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带,推动糖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以来,产业链延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对促进糖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提高糖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e6fe5c1ecc3ff05322f6d45d53f80013.png 

2021年,全区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值175.82亿元,比2016年增长61.46%(见图1)。其中:食糖深加工产值69.27亿元,占39.4%;蔗渣利用产品产值40.19亿元,占22.86%;糖蜜利用产品产值35.17亿元,占20%;外卖蔗渣和糖蜜产值25.54亿元,占14.5%;食糖下游产品产值3.86亿元,占3.86%;滤泥利用、蔗叶利用、甘蔗深加工等产品分别实现产值0.62亿元、0.61亿元、0.56亿元,占比均为0.34%左右。

全区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产值与食糖产值之比已超过50%,比“十三五”初期的2016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见图2)。

 b8c6671dad3e648b978c3bf940688457.png

广西食糖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蔗渣、糖蜜、滤泥,以及甘蔗收获后留下的蔗叶、蔗稍等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形成了若干条具有特色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①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②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③甘蔗—制糖—糖蜜—酵母、味精—废液—复合肥。④甘蔗—制糖—蔗髓—发电—蔗渣灰—肥料。⑤甘蔗—蔗稍—养牛—种菇—肥料还田等。

广西甘蔗虽已“吃干榨尽”,但离“吃干用尽”有很大距离,蔗糖及其副产品是轻工、化工、饲料、医药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涉及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据估计,广西制糖副产品未来五年的新增产值潜力达300亿元以上。

二、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蔗渣

1.利用情况

广西蔗渣产量约1150万吨/年,已实现100%的利用。2021年,全区蔗渣综合利用产值40.19亿元,比2016年的12.76亿元增长2.15倍(见图3)。

 cfbb432995376454dd4f41295c7625f7.png

广西蔗渣60%用于糖厂锅炉燃烧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全区糖厂总装机容量为116.5万千瓦,每榨季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居全国生物质发电首位。糖厂发电除大部分自用外,剩余部分上网卖给电网公司。2021年,全区糖厂发电实现工业总产值3.76亿元。

蔗渣制浆后主要用于生产生活用纸和环保餐具、电子产品环保包装盒等,目前此类用途的蔗渣数量占比约40%。全区目前有蔗渣浆生产企业10家,产能合计98万吨/年。2021年蔗渣浆产量34.9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86亿元。蔗渣浆含水46-48%,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因此广西生产的蔗渣浆大多供应给区内纸浆和环保餐具企业,少部分销往区外,如江苏、浙江等省。为扩大区外市场,区内已有企业建设浆板生产线,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  

环保餐具是“十三五”时期以来发展最快的产品,产量从2016年的5009吨发展到2021年的11.36万吨,增长21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4.45亿元,比纸产品产值高30.4%。广西生产的环保餐具多数出口,少部分在国内销售,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不允许环保餐具中含有木浆,且蔗渣浆制造的餐具比其他秸秆制造的餐具强度高,成型性好,产品档次高,造就了广西环保餐具的竞争优势。来宾市是环保餐具生产聚集地,全区8家生产企业有7家座落于该市。蔗渣浆市场价格比木浆低1000元左右,在低端纸产品、浆板、电子产品包装盒等领域有价格优势。

现全区造纸企业共7家,合计产能88万吨/年,2021年造纸产量20.9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08亿元。

此外,用于生产糠醛、膳食纤维、饲料、纤维板等的蔗渣用量不大,占比很少。

2.发展前景

(1)加强蔗渣二次利用。可从蔗渣中先提取木糖、阿拉伯糖、膳食纤维等,再将废渣作为燃料燃烧,实现二次利用。若广西将锅炉燃烧蔗渣20%用于生产木糖和阿拉伯糖,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

(2)环保餐具是提升蔗渣浆附加值得的绝佳产品。广西蔗渣浆年产量约70万吨(绝干),可产70万吨环保餐具。目前,广西环保餐具年产量11.36万吨,蔗渣浆利用率仅16.2%。在全球禁塑令和我国限塑令的大背景下,广西生产的环保餐具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环保餐具产品市场售价约1.8万元/吨,附加值比蔗渣浆纸高3倍左右,是环保餐具产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来宾、河池等相关市发展规划看,“十四五”末,全区的环保餐具产量有望超过60万吨,可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来宾、南宁等地企业纷纷扩大环保餐具产能或新设企业生产环保餐具。

(二)糖蜜

1.利用情况

广西糖蜜产量约160万吨/年,2021年糖蜜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35.17亿元,比2016年增长51.86%。

糖蜜销售分为制糖企业自用、区内销售和区外销售三部分。以2019/20榨季数据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广糖集团、凤糖生化、湘桂糖业3家糖企自留糖蜜17.52万吨,占糖蜜总量约11%;区内糖蜜销售数量为120.38万吨,占比75%;剩余21.9万吨糖蜜销往区外,占比约14%(见图7)。

 4ebd254bba5c95deef2839cbfc97a3b7.png

区内销售糖蜜主要去向是用于生产酵母、酒精、饲料、焦糖色素、调味品等,其中用于生产酵母的糖蜜达到52.14万吨,超过用于生产酒精的糖蜜用量(见图8)。

 e6c30d68e6f1bd36a77ec87800f966fc.png

2021年,广西酵母和酵母提取物产量合计约17.45万吨,比2016年增长62.63%;产品销售比2016年增长1.4倍。主要酵母生产企业有安琪(崇左)酵母公司、安琪(柳州)酵母公司、丹宝利(来宾)酵母公司、崇左湘桂酵母公司等4家。

全区糖蜜生产酒精企业有12家,合计产能29.2万吨/年,大部分酒精生产企业(制糖集团)已停产,目前仅剩2家生产运营。2021年全区酒精产量3.3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6亿元。

近年来,酒精产品市场低迷不振,主要原因:一是酒精属高污染行业,环保压力大,生产成本高。二是酒精价格长期低迷,除2019年因疫情导致酒精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外,其他年份行业多处平本或亏损状态。三是糖蜜价格走高致使酒精生产盈利窗口关闭。以糖蜜价格1300元/吨,4吨糖蜜产1吨酒精计,酒精原料成本高达5200元/吨,总成本超过市场价格。四是与石油化工酒精相比,糖蜜酒精生产没有价格优势。

糖蜜也用于生产朗姆酒、饲料、焦糖色素、调味品等。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5000万元。

2.发展前景

酵母和酵母提取物的销售价格1万~3万元/吨(视不同的品种),比5500元/吨左右的酒精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且销售价格和利润相对稳定。扩大以糖蜜为原料的酵母、酵母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可增加产值40亿元以上。

(三)滤泥

1.利用情况

广西糖厂滤泥产量约140万吨/年,主要用于生产肥料,产业化利用率约50%,余下的送给农民堆沤作肥料或种植水果等。2021年全区滤泥肥料产量29.0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76亿元,产品附加值不高。

复合肥是滤泥的主要下游产品,但市场接受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复合肥属低有效含量,肥,氮、磷、钾含量合计为25%左右,这些肥料市场价格1000元/吨左右,虽然产品价格不高,但受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施用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低效肥受欢迎程度下降,肥料销量难以提升。二是有些企业用滤泥生产有机肥,但肥效见效慢,价格也没有优势。三是复合肥替代品多,尤其是高浓度化肥,施肥用量少,劳动用工少,对农民更有吸引力。

2.发展前景

滤泥饲料化或是滤泥产品转型的方向。目前,一些企业探索滤泥创新利用并获得成功,即利用滤泥生产饲料,饲料用于养鱼。饲料的附加值是肥料的一倍以上,而且养鱼业对饲料的需求很大,糖厂滤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元素,滤泥制成的饲料很受养殖户的欢迎。若将广西未产业化利用的70万吨滤泥生产成为鱼饲料,或将滤泥肥料转产鱼饲料,可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

(四)蔗叶

1.利用情况

广西蔗叶数量约700万吨/年。“十三五”初期,蔗叶综合利用水平很低,年利用量不到4万吨。近年来,秸秆禁烧政策和蔗叶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蔗叶利用率,全区2021年的蔗叶利用率约30%,比2016年提高约25个百分点(见图4)。

2021年,全区蔗叶饲料化利用27.67万吨,较2016年增长6倍多;用于生物质发电的蔗叶数量为1.82万吨;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约180万吨。其中,崇左和来宾是蔗叶综合利用成效较好的市,已初步形成蔗叶—饲料—养牛—牛肉加工产业链。

 6324d45a18e307ac7544e128436fc988.png

蔗叶含有丰富的纤维、有机物、微量元素,含糖量高,适口性好,是肥羊育牛的好饲料。蔗叶饲料具有成本低,柔软多汁、气味酸香、利用率高、保质期长等特点。广西蔗叶饲料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除供区内用户外,还远销贵州、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主要原因:一是产品适用性强,可用于饲养牛、羊、鸡、鸭、猪、鱼等,二是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蔗叶青贮饲料价格为400-500元/吨,经深加工的蔗叶饲料价格2000元/吨,均比其他饲料有价格优势。三是蔗叶收获期是冬季和春季,可有效解决养殖户越冬度春牧草饲料不足的难题。

2.发展前景

蔗叶作为良好的饲料原料,随着蔗叶收集机械不断改进和进步,影响蔗叶饲料化、原料化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蔗叶综合利用将得到迅猛发展。若全区未利用的500万吨蔗叶有50%用于生产青贮饲料或高端饲料,可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同时可带动养牛、养羊和肉食加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稳定糖业发展根基。

(五)蔗糖精深加工

1.食糖精深加工进步明显

广西食糖产品单一化的格局逐步改变,已实现精制糖、红糖、冰糖、药用糖、黄金砂糖、低聚果糖、液体糖、异麦芽酮糖、绵白糖、益生菌、果葡糖浆等1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其中精制糖、红糖、冰糖等产品规模相对较大,崇左中粮、广糖防城制糖、东亚扶南精糖、崇左东亚等公司的精制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产品规模均较小。2021年,广西食糖深加工产品工业总产值为69.27亿元,比2016年增长23.61%(见图5)。

 96527e55cf5eae570c3df5b31991e555.png

从市场销售情况看,精制糖、冰糖、红糖等产品较受市场欢迎,市场销量大。这些大宗产品有较好的附加值,在零售市场,高端精制糖价格约比白砂糖价格高1倍,冰糖比白砂糖价格高4000多元/吨。异麦芽酮糖、低聚果糖、益生菌等产品市场销量小,但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异麦芽酮糖比白砂糖价格高近2万元,低聚果糖的市场价格是白砂糖的4倍多。总体来看,蔗糖精深加工产品均有较高的附加值,产品回报率高。

2.发展前景广

一是可利用前景广阔。食糖作为食品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料,2020年,全国含糖饮料和焙烤产品(含糕点、面包、饼干、糖果巧克力、蜜饯冷、冻饮品等)合计产量超过1亿吨,营业收入7427亿元。广西食糖占全国60%,若能在饼干、巧克力、饮料、休闲食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可大幅提高食糖就地转化增值水平,打造食糖下游大产业。二是有市场提升空间。广西食糖深加工品种30多个,总体看,属市场起步阶段,可挖潜力不小。如广西的高端精制糖年销量仅3万吨左右,而全国市场容量超50万吨,广西仅占6%。全区冰糖产量不到2万吨,而全国冰糖年消费量160万吨,应有足够的发力空间。三是食糖精深加工产品在医药、健康、保健品等行业领域应用在不断扩大,有望带动糖业的发展。

(六)甘蔗高附加值产品

1.产品开发初见成效

“十三五”时期以来,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甘蔗醋、甘蔗浓缩汁、甘蔗酒、甘蔗饮料等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快速产业化。2021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48万元,比2016年的1009万元增长了4.6倍,甘蔗迈进高值化利用轨道(见图6)。

 cf0a83d16683e8071d0a64f760d49999.png

2.甘蔗精深加工是最大的待开发资源

(1)甘蔗植物水竞争力强。甘蔗中70%是水分,全区甘蔗植物水总量超过3000万吨,目前全国市场中还没有来自纯植物的细胞饮用水,属产品蓝海。广西的甘蔗植物水若能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生态水,将比市场上的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更有竞争力。按可利用量50%,每吨甘蔗植物水销售收入6000元计,可打造一个新千亿元产业。目前,广西大学已研发出甘蔗植物水,并在贵港甘化糖厂成功完成中试,实现小批量生产。区内已有一家企业在贵糖集团建设日产200吨甘蔗植物水生产线。

(2)甘蔗多样性产品潜力巨大。目前甘蔗用于生产浓缩汁、甘蔗酒、甘蔗醋的量仅10万吨左右,对全区5000万吨的甘蔗总量来说,发展高附加值的多样性产品有充足的资源条件。

(3)甘蔗深加工产品带动力强。甘蔗含有丰富氨基酸、酚类等物质,可生产多种风味独特的产品。将这些产品应用于饮料、食品领域,可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如广西已形成产业化生产的甘蔗醋,其价格每吨仅为1万元左右,每吨甘蔗醋制成饮料后,产值达40万元。按每吨甘蔗可产0.75吨醋计,相当于每吨甘蔗可产饮料30万元。

三、糖产业附加值产品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小散弱较为突出

广西糖产业主要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不多,大多数年产值在800-3000万元。企业资金实力普遍不强,难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且分散在不同的市县,没有形成集聚发展的优势。

(二)缺乏大型下游产业带动

食糖是食品和饮料工业的灵魂,这些行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市场需求量大,容易造就大产业,而广西食糖多作为工业原料外卖,进入本区域内下游食品饮料大市场的数量少。由于缺乏下游食品龙头企业的吸引带动,广西糖业整体产业规模一直没有明显地提高。

(三)新产品科技研发能力不强

糖业新产品研发涉及轻工、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而广西糖业科技的跨区域研发能力、人才和技术力量不足。同时,社会优势资源参与糖业新产品研发的程度不深,科研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企业新产品营销能力不强

近年来,广西也成功地研发了一些新产品,如精制糖、黄金砂糖、功能红糖、朗姆酒、甘蔗饮料等,尽管这些产品品质好、有特色,但受企业营销水平限制,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只能以销定产,有的产品甚至夭折。如广西首创的甘蔗朗姆酒因市场销售不佳,生产持续萎缩。首款糖尿病人可食用的黄金砂糖,连续几年产量都徘徊在3000-5000吨,规模始终难以提升,2021年被迫停产。营销不到位,好产品销不出去,成为产业链延伸的最大障碍。

(五)副产品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广西甘蔗资源中的糖和纤维分利用率已接近100%,基本做到“吃干榨尽”,但甘蔗中70%的植物活性水开发利用尚处艰难起步阶段;蔗渣、糖蜜、滤泥等副产品向木糖、阿拉伯糖、环保餐具、电子产品包装材料、酵母、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加强糖产业附加值产品产业规划指导。对现有原料供应不足、产能严重闲置、高污染的蔗渣制浆、糖蜜酒精生产等项目,引导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开展产能整合,使原料资源供给和产能基本匹配,提高生产规模化和资源使用效率。引导各市县政府支持糖厂结合各自区位、资源等优势,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原糖、特色糖、功能糖等,实现差异化发展。做好甘蔗植物水、蔗叶等未开发资源的产品规划和产业布局,防止一哄而上,避免恶性竞争,促进综合利用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引导区内企业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广西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重点在甘蔗植物水、蔗糖精深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蔗叶饲料化利用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区内制糖企业加强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合作与对接,充分利用其技术、市场等优势,迅速形成产业化生产,打开市场,实现合作共赢。

(三)加大招商力度,做大附加值产品规模

以补齐和优化产业链为重点,加强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突出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在蔗糖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以及食品饮料等食糖下游的国内外优势知名大企业,促进补链强链。坚持以商招商、以业引业,在引进上下游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入配套企业,加快打造产业集群。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利用好国内外、区内外商会资源,加快引企入桂。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做好协调服务,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通过招商引资,把技术含量高、水平一流的产业转移到广西,形成新的产业链体系。

(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构筑发展新优势

加快推进广西糖业产业园和相关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拓展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逐步产生聚集发展效应,相互带动发展。重点打造来宾市环保餐具产业集群、崇左市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扶绥空港经济园区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五)强化产业营销,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主产糖市政府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糖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流会等国内大型展会,通过开设特装展台,集中展示等方式、强化产品宣传的集聚效应,集聚展示和推介广西蔗糖产品,扩大影响力。引导企业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创新产品营销策略,把长寿、养生、美容、保健、旅游等理念注入产品内涵,提升产品魅力,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产品市场需求、消费领域、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和效率。要充分运用电商、抖音、直播等现代营销技术,拓展产品市场。


(责任编辑:Sylvia)

转载声明:本文内容属本网原创,内容版权均为本网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0771-8062446 ,获取授权。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