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期货3月:白糖月报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2-04-26 11:04阅读量  510 作者  中期研究院 农产品研究团队

要点:

国际糖市方面,目前泰国、印度处于榨季高峰阶段,市场面临着一定供应压力。不过拉尼娜天气可能继续干扰巴西,下榨季可能出现减产,巴西主产区开榨进度将成为影响全球糖价的主要因素。后期国际糖价在19.3美分/磅附近有望获得支撑。国内方面,目前国内新糖在陆续上市,食糖消费则处于淡季,且疫情也对食糖消费有一定冲击,季节性供给压力仍存,全国及广西工业库存在3 月份达到峰值。随着本榨季食糖产量尘埃落定,国内糖市将迎来纯消费阶段,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需求带来的去库进度情况。同时考虑到在食糖减产及生产成本低于配额外进口成本的背景下,糖厂降价抛售意愿不会太高,郑糖期价在制糖成本线附近将获得较强的支撑。结合盘面来看,郑糖主力合约在5月有望走出触底反弹行情,下方支撑位5850,上方压力位6050。

正文:

01、2021/22榨季全球食糖供应仍面临缺口

巴西2021/22榨季食糖产量将大幅下滑。巴西作为重要的食糖主产国,其产量变动牵动着全球糖市的神经。自2020年10月以来,巴西经历了十年以来最大的干旱,使得巴西农作物的收成前景黯淡。2021年4月巴西迎来2021/22榨季食糖生产,受干旱损及巴西甘蔗产量的影响,甘蔗供应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从近期的生产进度来看,巴西中南部地区在3月下半月的甘蔗压榨量为118.1万吨,同比减少76.35%,产出乙醇2.13亿升,同比减少43.11%,产糖1.2万吨,同比减少92.81%。2021/22榨季中南部共计压榨甘蔗5.231亿吨,同比减少13.6%,产糖3206.4万吨,同比减少16.64%,产乙醇275.5亿升,同比-9.31%。就22/23年度而言,巴西降水前景改善,降水量同比去年增多,蔗料或将有一定恢复。预计甘蔗压榨量为5.653亿吨,比21/22年度的5.331亿吨增加6.1%。预计22/23年度甘蔗面积将达到780万公顷,同比增长1%。目前市场聚焦巴西中南部即将开始的新榨季,等待新消息指引。

印度2021/22榨季食糖产量小幅增长。印度是全球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和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其国内的产销状况直接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这将对国际市场的供需格局产生较大影响。2021/22市场年度食糖产量可能跳升至3,500万吨,较上次预估高出近5%,这使得印度食糖出口量可能达到900万吨。印度出口增加将打压国际糖价,目前糖价处于四个半月高位附近。印度糖厂本年度迄今为止已经签订了740万吨糖出口合同。印度糖厂协会(ISMA)在一份声明中称,其中570万吨已经在3月底前发出。鉴于转向乙醇生产的糖量上升,且国内需求较高、出口创记录高位,ISMA预计在将于10月1日开始新的榨季,印度食糖结转库存为680万吨,低于上一年度的820万吨。

2021/22榨季泰国食糖产量恢复较好。泰国是仅次于巴西的全球第四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因两年的干旱天气结束,改善了作物前景,预计泰国糖产量有望创下三年来高位。2021/22榨季截至4月7日,泰国累计压榨甘蔗9149.36万吨,较上榨季总压榨量增加37.26% ,累计产糖1006.26万吨,较上榨季总产量增加32.9%,累计产糖率为10.998%,低于上榨季的11.36%。2021/22榨季泰国食糖产量或将达到1000万吨。

欧盟2021/22榨季糖产量预计反弹至1660万吨。因欧盟甜菜(法国、德国和波兰为主)受黄化病毒病的影响比2020年要小,2021/22年度糖产量预计将会增加120万吨,至1660万吨。2021年欧盟允许在甜菜种子上涂上新烟碱类物质,以防止甜菜黄化病毒。此外,预计欧盟食糖消费略有上升,但会低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预计21/22榨季食糖进口量将恢复到200万吨。随着产量和进口的增加,欧盟21/22年度糖库存预计会增加。其中,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作物生产国。近期法国农业部表示,预计今年法国农民将减少小麦和糖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但将扩大大麦和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在对春季种植的初步估计中,农业部预计法国甜菜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减少1.5%,至39.6万公顷,较五年平均水平低11.6%。

在国际糖市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供应过剩格局之后,2020/21年度全球食糖面临400万吨的供应缺口。就2021/22年度而言,各大机构对全球供需形势预测不一。国际糖业组织(ISO)最新估计,2021/22 年度(10 月至 9 月)全球食糖供需缺口为255万吨。这一数量高于去年8月份预测的385万吨缺口。ISO预计2021/22年度全球糖产量为1.7047亿吨,较此前预估下调18.5万吨。泰国印度生产、出口情况较为乐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巴西食糖减产带来的国际糖市缺口。随着北半球步入榨季末期,增产情况基本被市场消化。由于各国出行人数下降、疫情相关限制措施和消费模式的转变等将导致食糖消费量下降,ISO将全球2021/22年度糖消费量预估下调144万吨至1.7303亿吨,虽然该最新的消费量预估仍较上年度水平增加1.2%。ISO还预计2020/21年度全球糖市年末库存为9325万吨,低于上年的9674万吨。

图1:全球食糖供需平衡情况       单位:千吨、%

image.png

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国际糖业组织(ISO)最新估计,2021/22 年度全球食糖供需缺口为193万吨,此前预计为供应短缺255万吨。ISO将2021/22年度全球糖产量预估小幅上调至1.7051亿吨,高于此前预估的1.7047亿吨。ISO将全球2021/22年度糖消费量从此前预估的1.7303亿吨下调至1.7244亿吨。目前全球食糖供应缺口适度,可通过足够的缓冲库存弥补,而近几个月的贸易数据表明,印度有能力向全球提供食糖。在过去两年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人们持有食糖库存的意愿较高。2021/22年度期末库存预计将下滑,但持有库存的兴趣则在不断弱化。

02、进口糖对国内糖市冲击减弱


图2:中国食糖进口情况         单位:万吨、%

image.png

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食糖进口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今年1、2月份各进口食糖41万吨。不过3月进口糖量则出现下滑,3月我国进口食糖12万吨,同比减少7.7万吨,降幅39.09%。2022年1-3月累计进口食糖93.68万吨,同比减少30.77万吨,降幅24.72%。2021/22榨季截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276.65万吨,同比减少97.72万吨,降幅达26.1%。进口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所减弱。预计本榨季食糖进口量为480万吨。后续需继续关注配额外许可证发放情况,以及进口利润的变化,这将影响到进口糖的节奏。

03、2021/22榨季糖浆进口量延续下滑趋势


图3:我国糖浆进口量情况     单位:万吨、%

image.png

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从进口糖浆的年度变化来看,2017年我国糖浆进口数量仅为1.83万吨,2018年为2.2万吨,2019年已上升至16.7万吨。在走私糖持续遭遇打击下,进口糖浆作为新的替代品进入到不少投机分子的视野。进口糖浆自2019年开始急剧增长,糖浆进口量在2020年跨越到百万级别,达到108.02万吨,其数量仅次于广西、云南食糖产量,俨然成为我国第三大食糖产区。为改变国产糖面临的困境,2020年12月21日,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我国2021年关税调整方案,明确了2021年1月1日起,进口糖浆、糖水溶液等开始征收30%或80%的关税。此政策的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在2021年糖浆进口量的数据上得到了印证。步入2022年,3月糖浆三项合计进口量为10.61万吨,同比增加7.98万吨,增幅300.42%。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3月糖浆三项共累计进口23.13万吨,同比增加13.18万吨。2021/22榨季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进口糖浆46.16万吨。预计2021/22榨季进口糖浆量为78万吨(折糖51万吨)。后期糖浆进口量将继续受到管控。

04、工业库存同比下滑  但仓单增加明显

2021/22年度中国食糖生产进入后期。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产糖88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24万吨;累计销糖37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7万吨,累计销糖率41.7%,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3月单月产量为889万吨,同比减少171.34万吨。3月单月销量为79.4万吨,同比增加18.6万吨。截至3月底的工业库存为518吨,同比下降76.12万吨。由于本年度天气干旱,甘蔗成熟较晚,收榨时间推迟,因此3月产量同比上涨,同时国内外糖价在俄乌冲突刺激下走高,商家在买涨不买跌心理的作用下,食糖现货销售情况有所好转。

就广西而言,截至3月底,广西工业库存为376.84万吨,同比减少18.32万吨。不过与往年历史同期相比,仍处于偏高水平,广西主产区面临着一定的销售压力。因现货市场走货情况不理想,糖厂及贸易商积极在期货盘面销售。郑糖期货注册仓单自3月下旬后增长明显,其中以广西的融桂钦州、广西贵港仓库交割库的仓单为主。截至到4月18日,郑商所仓单加有效预报共50914张,仓单压力上升,目前期现价差接近平水。同时在疫情的干扰下,目前国内物流与需求均受到一定影响。下榨季北方甜菜糖产量预计仅小幅恢复,预计给本榨季国产糖销售留下的时间窗口和市场份额尚可,糖厂后期面临的销售压力有望逐渐得到减轻。

图4:截至3月底全国工业库存情况       单位:万吨

image.png

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05、本榨季全国食糖减产预期为糖价提供支撑

目前本榨季压榨工作渐近尾声。2021/22榨季,受北方甜菜产量下降的不利影响,北方甜菜糖产量出现大幅减产的现象,减产量近70万吨。其中新疆糖厂的最终产糖量为33.75万吨,同比下滑23.86万吨;目前内蒙古13家糖厂已全部停机,2021/22榨季累计加工甜菜390万吨,产糖49万吨,同比减少40.1万吨,出糖率12.56%。

就南方甘蔗主产区而言,广西及云南产量可能小幅减产,低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广西方面,因降水偏多使得出糖率同比下滑,预计糖产量回落至约600万吨。目前广西仅有7家糖厂未收榨,预计在4月中旬前将结束压榨工作。

广东方面,截至3月底,广东已有18家糖厂收榨,仅1家糖厂未收榨,累计产糖54.19万吨,同比增加0.21万吨。广东2022/23榨季甘蔗种植面积预计同比持平略增;云南方面,受疫情影响,境外甘蔗面临入境困难的问题,且云南产区部分糖厂的收榨时间有所延迟,产糖量预计将低于去年,或下降至200-210万吨左右。目前云南50家糖厂已全部开榨投入生产,当前已累计收榨7家糖厂,同比持平;

预计2021/22年度中国糖料种植面积1365千公顷,比上年度减少88千公顷(97.5万亩),其中北方甜菜种植比较效益下降,面积减少102千公顷,但南方甘蔗种植收益有所改善,蔗农生产积极性提高,面积略有增加;预计2021/22年度食糖产量为960-980万吨,与上榨季的1067万吨相比,比上年度减少87-107万吨。随着全国食糖产量减产的预期正在逐渐被证实,这将对糖价构成较强的支撑。


06、2022/23榨季预计全国食糖小幅增产

2022/23榨季甜菜糖方面,北方甜菜糖厂已将 22/23 榨季甜菜收购价上调至历史新高,其中预计2022/23榨季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大幅恢复,比2021/22榨季的130万亩增加约50万亩,增幅近40%。在单产和产糖率同比不变的情况下,2022/23榨季内蒙古糖产量有望恢复到约70万吨。

2022/23榨季广西甘蔗糖方面,2021/22榨季广西甘蔗种植仍有利可图,但盈利较2020/21榨季大幅下滑。广西《2022年糖业工作要点》提出2022年全区完成“桉退蔗进”面积20万亩的目标,同时“旱改水”项目及城镇用地挤占甘蔗用地也在发生,预计广西2022/23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较上年持平略增。2022/2023年榨季计划完成入榨量5071.5 万吨、增长 5%,力争完成 5095.7 万吨、增长 5.5%。广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如良种良法补贴、价格指数保险、机械化作业补贴等,有利于维护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同时,2022/23榨季订单农业合同糖料蔗收购价格预计维持在普通品种490元/吨,优良品种520元/吨,淘汰品种390元/吨。糖料蔗收购价稳定,糖厂对蔗农的服务意识与蔗款兑付率均有提高,使得农户种植意愿保持相对稳定。此外,在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下,2021年沃柑、火龙果、香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较收益下滑。总体来看,预计2022/23榨季全国糖产量预计小幅恢复,但仍低于20/21榨季的水平。

表1:甘蔗与竞争作物收益测算

image.png

资料来源:泛糖科技

从成本来看,甜菜糖方面:2021/22榨季北方甜菜糖成本已上涨至5800-5900元/吨之上,为保障种植面积,北方甜菜糖糖厂进一步提高对2022/23 榨季的甜菜收购价,其中新疆糖厂普遍较上榨季上调 50-100 元/吨左右,到厂价创下 510-560 元/吨历史新高;而内蒙甜菜收购价达到640-660 元/吨的到厂价,同比提升 40-60 元/吨,甜菜收购价的提高推动原料成本进一步上涨。甘蔗糖方面:截至3 月31日,2021/22 榨季广西产糖率12.18%,同比减少0.58%,产糖率降低意味着生产成本将提升,预计本榨季广西糖含税生产成本将达到5600-5700元/吨,较上榨季增加100-200元/吨。2022/23榨季受柴油价格、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大涨的推动,2022/23榨季广西甘蔗种植成本约增加300元/亩。

07、郑糖后市有望触底反弹

国际糖市方面,目前泰国、印度处于榨季高峰阶段,市场面临着一定供应压力。不过拉尼娜天气可能继续干扰巴西,下榨季可能出现减产,巴西主产区开榨进度将成为影响全球糖价的主要因素。后期国际糖价在19.3美分/磅附近有望获得支撑。国内方面,目前国内新糖在陆续上市,食糖消费则处于淡季,且疫情也对食糖消费有一定冲击,季节性供给压力仍存,全国及广西工业库存在3 月份达到峰值。随着本榨季食糖产量尘埃落定,国内糖市将迎来纯消费阶段,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需求带来的去库进度情况。同时考虑到在食糖减产及生产成本低于配额外进口成本的背景下,糖厂降价抛售意愿不会太高,郑糖期价在制糖成本线附近将获得较强的支撑。结合盘面来看,郑糖主力合约在5月有望走出触底反弹行情,下方支撑位5850,上方压力位6050。 

(责任编辑:Scarlett)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