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1-04-14 08:49阅读量  2356 作者  雷承宝

摘要:

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情况,高水平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是实现广西糖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0年12月,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北京咨询会召开,标志着广西糖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和国家视野,标志着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中国食糖安全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广西糖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笔者对广西糖业“十三五”发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分析了今后若干年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广西糖业“十四五”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广西糖业发展成绩显著

(一)产业规模逐步恢复,为广西脱贫攻坚作出重大贡献。糖料蔗种植业是广西最大的脱贫产业,也是促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安宁和谐,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产业。经过“十三五”前两年的艰难调整,2017/18—2019/20年榨季,食糖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600万吨以上,比“十三五”末期2014/15年榨季的510万吨增产100万吨以上。

产业规模稳定恢复的同时,全自治区2000万以蔗为生、以糖奔康的百姓收入得到较大提升。2016/17—2019/20年4个榨季,全自治区农民种蔗年均收入超250亿元,其中2018/19年榨季达275.85亿元。


(二)“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糖料蔗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5 年累计投入170多亿元建成500万亩“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生产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全自治区累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502.46万亩,实现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目标的100.5%,超额并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双高”基地由整合前的472.26万块地归并为46.78万块,达到“十并一”,万亩连片区域28个,提前完成规模经营化目标。水利化建设完成320万亩,“双高”基地良种化率实现100%,综合机械化率63.72%。专家抽样测产显示,“双高”基地样本点平均亩产7吨以上、蔗糖分14%以上,建设成效十分突出。

(三)糖企战略重组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区制糖企业集团从2015年的17家减少到2020年的10家,形成广糖集团、南宁糖业、南华糖业、东亚糖业、凤糖集团、湘桂糖业等6家年制糖能力超百万吨的企业集团;2019/20年榨季,6大集团产业集中度达81%,比2014/15年榨季提高23.6个百分点。

“去产能”稳步推进,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关停糖厂16间,淘汰落后压榨能力6.65万吨/日,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

(四)产业链延伸取得新成效,糖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色红糖、冰糖、液体糖浆、黄金砂糖、甘蔗浓缩汁、甘蔗醋饮料、糖果、药用糖等近20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制糖副产品逐步向高值化利用转化,蔗渣浆由造纸转向生产绿色高档餐具,并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全自治区绿色高档餐具已形成生产能力7万吨;糖蜜由生产酒精向附加值高的酵母、酵母提取物等方面拓展,合计产能超过15万吨。

广西已成为全国绿色高档餐具、酵母及提取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叶养牛发展到年存栏1万头以上。糖机制造、仓储物流、生产服务等关联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糖业新经济增长点逐步增多。

(五)糖产业园快速成长,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初步形成。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自2017年9月破土动工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20年10月,共引进糖业转型升级项目60个,合同投资额600多亿元。

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9.4亿元,为打造集糖业精深加工、糖品交易、糖业科技示范展示、仓储物流、产业数字化展示、糖业国际合作交流、信息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糖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平台迈出坚实步伐。

(六)先进工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质发展成效突显。制糖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控制在东亚、广糖、南糖、中粮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糖厂推广应用。

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连续煮糖、全自动分蜜机等装备应用不断增多。三分之一的糖厂完成自动卸蔗、自动装包码垛改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传统制糖生产工艺取得重大突破,膜法绿色制糖技术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5G通讯、物联网、北斗定位、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应用于蔗地测量、土地确权、甘蔗收割、砍运调度、农机农具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方面,智慧糖业初具雏形。

(七)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糖业数字经济起航。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糖业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涉糖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制糖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泛糖产品交易大数据服务平台、糖业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糖业政务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初步建立。

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搭建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已经逐步整合交易、仓储物流、金融、防伪溯源和大数据五大服务。“糖业信息产业集群+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现代商业模式初步建立。

(八)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破题,糖业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转变。2019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放开糖厂蔗区管控、放开糖料蔗收购政府定价,由企业与蔗农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改革实施的第一个榨季,广西糖业呈现产业规模和蔗农收入稳定、糖企参与原料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蔗款兑付更加及时、市场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二、“十四五”广西糖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一)国际环境

一是国际食糖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19/20年制糖期,全球食糖期末库存高达9000万吨左右。未来几年,“去库存”仍是巴西、印度等产糖大国和一些食糖贸易机构的首要任务。

二是食糖消费增长速度将稳中趋缓。“十三五”中前期,全球食糖消费年均增长率约1.5%。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挤压,“十四五”期间全球食糖消费增长将低于“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有可能降到1%左右。

三是国际糖业梯度化转移趋势将更加明显。一是巴西、澳大利亚等传统食糖出口大国糖业将呈动态平稳,难有较大发展;二是北欧、英国、俄罗斯等传统甜菜糖产区,由于支持政策退坡,下行压力大;三是东南亚、非洲等后发展地区糖业将稳步发展,特别是东南亚的发展空间较大。

四是国际贸易摩擦成为食糖市场稳定的最大障碍。由于美国发起全球性贸易战,将进一步影响到食糖和食糖关联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是全球糖市经受新冠疫情和供给过剩双重打击。一方面,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食糖消费减少不利于全球食糖“去库存”;另一方面,由于食糖对乙醇持续溢价,巴西将维持较高的甘蔗产糖比,加剧全球食糖市场竞争。

六是糖浆零关税进口成为短期内难以化解的难题。按照现行关税协议,从东盟国家进口的蔗糖糖浆、含糖预拌粉可以零关税进口。据海关数据,2020年液体糖浆进口高达107.96万吨,很多食品、饮料企业已开始转用成本更低的进口糖浆作为原料,甚至部分沿海炼糖企业用糖浆生产白砂糖。

(二)国内环境

一是国家对糖业的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大。“十三五”时期,国家在贸易领域实施了食糖进口贸易救济和自动进口许可,在农业领域支持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联合攻关、价格指数保险等,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今后几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广西建设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并在2020—2022年,对广西新植糖料蔗给予350元/亩的脱毒、健康种苗补贴,支持广西扩大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覆盖面等,必将对稳定广西糖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东糖西移已抵达“阳台和飘窗”。2019/20年榨季,广西产糖600万吨,占全国的57.64%;云南217万吨,占全国的20.85%,两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46%。海南由于生态旅游大省的定位,政府已弱化糖业地位,糖业生产将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广东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先行,糖业地位还将进一步势微。因此,云南已成为南方蔗糖梯度转移的“阳台和飘窗”,广西和云南是中国食糖安全的最后屏障。

三是甜菜糖或将持续增长。由于甜菜育种技术的提升和北方土地资源优势,“十四五”期间,以内蒙、新疆为代表的甜菜糖产业将呈持续上升趋势,预计到2024/25年榨季,全国甜菜糖产量将发展到16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四是700万吨或将成为广西糖业新的“天花板”。在现有国家政策条件下,待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规划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后,广西种足1150万亩糖料蔗,按照5.2吨/亩左右计算,可年产糖料蔗约6000万吨、食糖700万吨左右。

广西食糖产量的最高记录是2007/08年榨季的941万吨,“十二五”时期,糖业“天花板”下塌至2013/14年榨季的857万吨,“十三五”时期,糖业“天花板”再下塌至2018/19年榨季的634万吨。因此,稳产业是广西“十四五”糖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是国内食糖消费增长将低于“十三五”。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二孩生育率低于预期,对食糖消费的支撑乏力;二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谈糖色变的错误认识难有根本性改变;三是国内经济发展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短期内难有改观。

六是国内糖企面临国际低成本食糖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为期三年食糖贸易救济政策于已2020年5月22日到期,配额外食糖进口关税税率重回50%,仅相当于国际食糖平均进口关税税率的一半。二是2020年6月28日,商务部发布第23号公告,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将自7月1日起实行进口报告管理,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有可能大量增加。

三、稳定“十四五”广西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降本增效为中心,提质发展为主线,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挖潜力是广西糖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要在“十二五”“做大”、“十三五”“做优”基础上、“十四五”围绕“做强”目标,进一步巩固糖业基础地位,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破解发展瓶颈,借助现代信息及科技手段推动产业链智慧化升级,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深化糖业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共治,强化政策支撑与企业自强双向发力,强化三产融合与关联产业协同推进、强化甘蔗制糖与原糖精炼合作共赢,构建现代糖业发展新生态,全面提高广西糖业竞争力。

(一)务实调整发展规模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糖料蔗种植区域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度相关,由发达国家(地区)向欠发达、后发展国家(地区)梯度转移。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糖业的重要性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果蔬、牛奶等其他高附加值改善型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将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因此,从种植面积做大糖产业规模的条件不再具备,必须对“十四五”规划目标进行务实调整。

根据国家给予广西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目标任务和广西竞争性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广西将“十四五”期间糖料蔗种植面积调控在1000—1150万亩之间,争取常年稳定1100万亩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据此测算,食糖产量可稳定在500—700万吨之间,常年平均580万吨左右。初步测算,到2025年,广西糖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营业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超前谋划转型升级

产业规模增长受限,要提升竞争力,唯一的出路是谋划糖业产品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农业领域,要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来降低投入成本、提升产品品质;要通过水利化和科学灌溉来提高单产。

工业领域,要通过延伸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链来做强糖;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用科技手段支撑糖业转型升级;要通过开发甘蔗多样性产品和蔗糖派生性产品,实现既立足糖业,又超越糖业。

今后五年,在继续抓好蔗渣、蔗叶、糖蜜高值化利用,滤泥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同时,要重点开发好甘植物细胞水这个战略性产品。

甘蔗的主要成份有三种:一是糖分,约占14%;二是纤维,约占23%;三是植物细胞水,约占63%。甘蔗植物细胞水是真正的“活水”,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按照广西年入榨甘蔗5000万吨计算,63%的甘蔗细胞水,如果5 年内能利用到30%,每年可产945万吨甘蔗细胞水。假如一瓶(500ML)出厂价5元,945万吨水的营业收入就是945亿元,相当于目前三个广西糖业的营业收入。

(三)稳步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

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工作,虽然在实施的第一个榨季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企业、蔗农对改革的认识还不是十分统一。有的人片面理解“优先支持企业在原扶持区域签糖料蔗订单合同”,将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理解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十年不变,希望依然维持各糖厂的“势力范围”;有的人认为改革就是打麻将——推倒重来,来一场随心所欲的利益格局大调整。积极稳妥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必须按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相对稳定存量,大力激活增量”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广西糖业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对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必须做到“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推进糖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坚定不移维护糖厂和蔗农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糖业稳定有序发展;三是坚定不移支持形成统一的糖料蔗收购价格体系,堵住违反订单合同买卖糖料蔗的谋利渠道。

(责任编辑:Sylvia)

本文内容属本网原创,内容版权均为本网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0771-8062446 ,获取授权。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