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讯】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王洁《我国淀粉糖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2020年12月19日-21日,第5届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农业机械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会展中心召开。
19日下午,2020年中国糖业高峰论坛会上,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王洁做题为《我国淀粉糖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发言。
以下为王洁的发言要点:
一、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实力平稳上升
(二)国际地位持续巩固
(三)企业规模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
1. 50家以上氨基酸企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山东、内蒙、宁夏、新疆等地。
2. 20家以上有机酸企业,柠檬酸7家,占总产量的95%以上;乳酸前两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
3. 80家以上淀粉糖企业,在山东、广东、河北、吉林等省份,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
4. 16家以上酶制剂占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产品品种超过30类,国产酶制剂占有率呈逐步提升。
5. 24家以上酵母,安琪酵母中国、乐斯福中国、AB马利中国,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9%。
(四)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1.研发投入平均约占销售收入的3.9%,有企业达到9%,获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数量逐年递增。53项技术荣获轻工业科学奖励。
2.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59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8个,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行业专项技术中心25个。结合产业需求的创新平台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3.企业装备向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装备自主化水平得到提高,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发布(报批)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6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19项,标准研究课题4项。
2.标准嘉奖:4项团标获评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其中1项获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优秀项目。
3.在研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0余项。
(六)绿色制造取得实效
1.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体系建设。
2.推广“绿色制造”认定(40余种产品),开展绿色工厂(10余家)和绿色产品的评价。
3.综合利用水平上升,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
(七)2020年1月-9月产业发展分析
1.部分企业的减产、停产,上下游产业链条减产、停产以及物流不畅也极大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之居民居家抗疫,国内部分产品的终端消费市场需求不旺,使得行业整体产量下滑;
2.玉米原料价格提升、惜售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提升,全行业利润水平下降明显,部分行业面临微利甚至亏损局面。
3.多元醇、酶制剂、酵母、功能发酵制品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他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量下降,开工率降低。疫情期间,用于烘焙、面食的酵母行业刚需属性凸显,市场需求增加,加之人们对营养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多元醇、功能发酵制品产量的提升。2020年全年,与健康相关行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及产量将有大幅度提升。
4.根据海关2020年1-9月进出口数据统计,生物发酵行业主要行业、主要产品进口量146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68.9%;进口额12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8%。出口量423.95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8.3%;出口额42.22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1%。
二、国淀粉糖工业发展现状
淀粉糖工业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农产品综合加工的重要产业。淀粉糖现已经成为食糖市场的重要补充,是淀粉深加工的支柱产品,是生物发酵产业乃至许多食品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为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以生物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2019年我国淀粉糖产量
2017年,在国家放开玉米深加工审批限制,取消玉米托市政策,蔗糖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下,淀粉糖行业迎来发展的曙光,产量回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价格竞争优势凸显,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销量增加,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高。进入2018年,新扩建产能还未完全建成投产,同时由于环保压力及资金问题,部分企业产能彻底退出市场,总的产量的增长幅度不大,行业日渐集中在大型企业集团和经营管理、技术竞争能力强的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19年,新建产能释放,在产能增长大于需求增长情况下,产品结构性过剩加剧,市场形势严峻。
2020年1月末至3月份,受春节假期及疫情影响,产量下降。特别是2月份,全行业开工率降至历年的最低水平,3月末生产逐步恢复,4月份淀粉糖市场厂家基本复产结束,进入正常生产阶段,5-9月份,受玉米价格上涨、东北产能释放冲击、下游市场需求不佳,果糖与蔗糖价差缩小、出口受阻等因素影响下,整体开工在低位运行。价格方面,由于玉米价格一直上涨8月后期稍有下降,淀粉糖产品价格走势也跟随玉米价格呈现涨跌,加之市场上供大于求,竞争激烈,除麦芽糊精盈利较好、麦芽糖浆微利运行外,部分其他产品亏损运行。
主要产品情况:
1.结晶葡萄糖
结晶葡萄糖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东北、河北新增产能大量入市,由于成本优势,市场竞争价格占据优势,市场整体价格弱势运行,加之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浮动较大,市场需求减弱,企业库存较大,在成本和库存双压力下,结晶葡萄糖价格一直弱势运行,9月份山东地区主流成交价格在2750-3050元/吨,河北地区主流成交价格在2750-2900元/吨。企业一直处于亏损、保本、微利状态下,开工率平均在50%以下。
2.果葡糖浆产
果葡糖浆产品价格一直稳中偏弱运行,跟随玉米价格稍有涨跌。从1月份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全国玉米均价达到2300元/吨左右,9月份稍有下降,也在2200元/吨以上,比去年1900元/吨以下的价格有了大幅增加,部分企业的年前长单今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其他订单价格也维持弱势,行业从4月份以来整体亏损面逐渐扩大。9月份山东地区F55果糖主流价格在2500-2750元/吨,东北主流价格在2450-2650元/吨,华南市场在2700-2800元/吨。从白糖的替代关系来看,与果葡糖浆价差在1730-2130元/吨,价差较8月份有扩大趋势。但进入冬季后,可乐、饮料等需求明显下滑,果葡糖浆销货压力增加,开工率下调,前9月平均开工率在65%左右。
2008年-2019年我国淀粉糖进出口量、进出口额
2020年1月-9月淀粉糖进口情况
三、我国淀粉糖工业面临形势
1、面临形势
玉米原料价格上涨;减糖趋势、负面宣传、新型甜味剂对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宗产品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激烈国际贸易反倾销(菲律宾、印尼、越南...);环保政策升级,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2、技术差距
异构酶及固定化技术,国产的异构酶在活性和转化效率方面与国际差距很大;
连续离交及色谱分离均粒树脂国内厂家无法直接生产统一粒径产品,产品性能指标弱于进口;
自控及智能化水平较低有待继续提高。
四、我国淀粉糖工业未来发展思考
发展方向:中央“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行业指明了创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向。
1.通过供给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节产品结构,逐步降低大宗产品比重,增加新产品比例,增加新应用领域。
2.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升级,开发新型淀粉糖产品、淀粉糖衍生品,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3.补短板,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糖酶及固定化技术开发。提升原料利用率、分离提取收率等。推动国产关键设备水平提升。
4.增后劲,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绿色制造水平。
发展思考:
1.调结构 以葡萄糖、麦芽糖等大宗淀粉糖产品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降低其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
升:逐步提高以功能性低聚糖、稀少糖、糖醇等高成长性产品的比例,拉动行业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力能。
2.补短板增后劲
技术提升: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的糖酶产品、果糖异构化酶及固定化技术开发;推动膜分离材料、均粒树脂、喷射液化器等国产关键设备水平提升;加强产品应用技术开发,建立配套应用服务体系。
绿色、智能制造:推动先进膜分离、色谱分离、连续离交等清洁生产技术的高效利用,提升原料利用、分离提取等工艺水平,破废气、废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
结束语:十四五期间,淀粉糖工业将在中央“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导下,胸怀两个大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继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做强产业链,更快的构建、融入和依托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淀粉糖工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淀粉糖制造大国”向“淀粉糖制造强国”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vdivcs)
转载声明:本文内容属本网原创,内容版权均为本网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0771-8062446 ,获取授权。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
负责人
泛糖
-
联系电话
0771-8062462
-
邮箱
info@hisugar.com
-
传真
0771-8062474
-
联系地址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秋月路18号